七里香 Murraya paniculata | |
|
月橘,學名 Murraya paniculata,英文名 Jasmine Orange、Chinese
Box,別名七里香、十里香、千里香、萬里香、九秋香、九樹香、過山香、滿山香、青木香、四季青、四時橘、黃金桂、石柃。芸香科,月橘屬,常綠灌木或小喬
木,原產熱帶亞洲、台灣。株高 1.8-12 公尺,冠幅 1-3
公尺,多分枝,枝葉繁密;全株平滑無毛,僅幼枝被細小微柔毛;樹幹及小枝白灰或淡黃灰色,略有光澤,當年生枝綠色,橫切面呈鈍三角形,底邊近圓弧形。幼苗
期的葉為單葉,其後為單小葉及二小葉,成長葉為一回奇數羽狀複葉,互生;小葉 3-5 枚,稀 7 枚,互生,深綠色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 2-7
公分,寬 1-3
公分,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,或鈍頭而微凹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兩側對稱或一側偏斜,全緣,紙質至革質,具半透明的油點;葉面濃綠色,有光澤,沿中肋兩側
常微凹陷,葉背淺綠色,中肋凸出,兩面除中肋被疏微柔毛外均無毛;羽狀側脈 4-8 對;小葉柄長 2-5
公釐,被微柔毛;無托葉。少花的聚繖花序,腋生或頂生,每花序有花數朵至 18 朵,有時為單花,香氣濃郁;花序軸被短柔毛;花梗細瘦,長 6-10
公釐;萼片 4-5 枚,三角形,長 1-2 公釐,宿存,花梗和萼片均被微柔毛和油點;花瓣 4-5 枚,白色,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,長達 2
公分,寬 2-5 公釐,覆瓦狀排列,分離,盛花時稍反折,上面常被疏微柔毛,散生淡黃色半透明的油點;雄蕊 10 枚,長 8-10 公釐,5 長
5 短,長短相間;花絲細線形,白色,平滑,彼此分離,比花柱略短,下部扁而較寬,上部漸細而頂端尖,無毛;花藥細小,橢圓形至卵形,長不及 1
公釐,藥隔中央及頂端極少有油點;花柱棒狀,細長,綠色,通常較子房長 2 倍以上,連子房長達 1.2
公分;柱頭增寬成頭狀,甚大,常較子房寬,無毛;子房長筒形,2 室,每室有 1-2 枚胚珠,2
胚珠時為上下疊生;花盤環形。漿果長橢圓形,稀卵形,長 1-2 公分,寬 5-14
公釐,頂端漸狹,初時綠色,熟時橙黃至朱紅色,有許多乾後凸起但中央窩點狀下陷的油點,果肉有黏膠質液;每果內有種子 1-2
粒,半圓形,種皮有棉質毛,2 子葉等大,平凸,深綠色,有油點。花期四至九月,也有秋、冬開花,果期九至十二月。
月橘屬(Murraya)或稱九里香屬,約 12 種,分布於亞洲熱帶、副熱帶及澳大利亞東北部。常見近緣者有二:一為月橘(M.
paniculata),原產中國福建、廣東、海南全省及湖南、廣西、貴州、雲南四省區的南部,台灣亦有;分布範圍北起中國南部各省區,南至印度尼西亞,
東自菲律賓群島,西達斯里蘭卡一帶。本種生於較內陸的低丘陵或海拔較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,石灰岩地區較常見,花崗岩地區也有,喜濕潤,稍耐陰,亦耐寒。
廣東省陽山縣的石灰岩山地次生林中,有以月橘為優勢的混交林,幹徑粗達 10 公分;海南三亞市的甘什嶺林區中曾發現一棵高達 12 公尺、距地表約
50 公分處幹徑粗達 35
公分的老齡樹;位於廣東省博羅縣羅浮山麻姑峰下的沖虛古觀內,也有一棵樹齡達七百多年的古樹,至今仍枝繁葉茂,花開期間香氣襲人。九里香(M.
exotica)別名中華九里香、石桂樹,原產中國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四省區的南部,台灣南部亦有,常見生於離海岸不遠的平地、緩坡、小丘的灌木叢
中,喜砂質土、向陽地方,耐乾熱,花與葉均較小,植株亦較低矮,但在香港鄰近的大嶼島上有頗高大的老齡樹群,中國南部地區多栽培作綠籬或庭園點綴樹木,也
常作盆景。在器官型態上,月橘(M. paniculata)小葉較大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 2-7 公分,寬 1-3
公分,最寬處通常在中部以下,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,或鈍頭而微凹,少花的聚繖花序,每花序有花數朵至 18 朵,有時為單花,花較大,長達 2
公分,漿果長橢圓形,稀卵形,長 1-2 公分,寬 5-14 公釐,長明顯大於寬,頂端漸狹,台灣產的多屬此類;九里香(M.
exotica)小葉較小,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 1.5-4 公分,寬 0.8-15
公分,最寬處通常在中部以上,頂端為略鈍的銳尖、短漸尖或圓而凹入,花數較多,聚成短縮的圓錐狀聚繖花序,花較小,長 1-1.5
公分,漿果闊卵形或橢圓形,有時圓球形,長 8-12 公釐,寬 6-10 公釐,長與寬約略相等,頂端短尖,略歪斜。另有小葉月橘(M.
paniculata cv. 'Microphylla')及長果月橘(M. paniculata var.
omphalocarpa):前者為園藝栽培種,花朵、葉片均較月橘細小,開花亦較密集;後者為台灣特有植物,原生於蘭嶼、綠島,葉片較月橘寬大,小葉闊
倒卵形至橢圓形,長 4-7 公分,漿果長卵形至長橢圓形,長約 2 公分,頂端尖。
月橘台灣原生於低海拔山區至平野,園藝景觀普遍栽培,是台灣平地庭園、校園及公園普遍種植的觀賞樹木,因萌芽力強,極耐修剪,所以也是修剪造型、綠籬最
常用的樹種之一,老樹可養成高級盆景。月橘開花時香氣濃郁,遠近瀰漫,故有七里香、十里香、千里香、萬里香等美名,台灣鄉里間多以七里香稱之,中國南部則
以千里香聞名;除觀花外,橙紅色的漿果也具觀賞價值。月橘的花和漿果可食,花朵採摘漂洗後曬乾,可泡茶飲用或加入湯中作自然香料;紅熟果實有黏膠質液,可
連皮生吃,也可混合各種水果榨汁飲用;葉片具芸香科植物的重要特徵,透過光線仔細觀察,可見密布半透明的油點,經搓揉後能散發類似柑橘的濃郁氣味,可作調
味香料。月橘木材堅硬細緻,是製造器具、農具、手杖、刀柄、印章的上選材料,叉枝可作童玩彈弓的握把;花、葉及果均含精油,可供製化妝品香精或食品香精;
根、葉可入藥,味微辛,苦而麻辣,性濕,一說有小毒,有通經絡、行氣、活血、散瘀、止痛、鎮驚、消腫、解毒之效,可治胃痛、頭痛、牙痛、感冒、風濕骨痛、
跌打腫痛等,醫藥上可製為強壯劑或健胃劑。台灣的月橘原生地以恆春半島居首,車城、港口、小路、三台山附近的國有林班地內分布尤多,該區全年乾溼季分明,
夏季乾燥熾熱猶如火爐,冬季又飽受落山風吹襲肆虐,惡劣的生長環境卻意外成就野生月橘的高貴身價。當地深林中的野生月橘受高溫及強風影響,生長異常緩慢,
幹徑僅十幾公分的植株多有百年以上樹齡,且枝幹恣意曲折,樹型古樸蒼勁,被國內外造園界和盆景界奉為極品,單株價格高達數百萬元,行情不亞於中海拔的牛樟
和檜木,近年盜挖猖獗,已是保育工作上的一大隱憂,生態資源損失難以估算。盜挖後的月橘樹頭大多走私至中國大陸,成為內地達官顯要或富商大賈庭院中的珍
寵,被視為足以標榜身分地位的象徵。
繁殖可用播種、扦插或壓條法。播種以春、秋季為適期,一般多採春播,種子發芽適溫攝氏 16-22 度,即採即播或常溫層積 2-3
週再播為佳,播種前應先清除果肉,並泡水 12-24 小時促芽,播種後澆水保持溼度,約經 25-35
天發芽;種子嫌光性,發芽前需遮蔭。扦插亦以春、秋季為適期,剪取組織充實、中等成熟、表皮灰綠色的一年生枝條作插穗,每段長 10-15 公分,具
4-5 節,當年生的的枝條不宜採用,插後保持溼度,約經 1-2
個月發根成苗,但扦插不易發根,通常以播種為主。壓條法以雨季期間進行最佳,將半老化枝條的一部分環狀剝皮或割傷後埋入土中,待其發根萌芽,至晚秋或翌年
春季即可掘土切離另成新株。苗高 15-20 公分時可定植,以觀花為主時可適當稀植,株距約 40-50 公分;作綠籬時可密植,株距約 25-30
公分。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,但以土層深厚、疏鬆肥沃、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最佳,排水務求良好。屬陽性樹,日照 70-100%
最理想,日照充足枝葉繁茂,蔭蔽處易徒長,開花結果不良。幼株定植時挖穴宜大,並預埋堆肥、腐熟雞糞等有機肥料作基肥,有利生長快速且強健;幼樹期間可酌
量增施追肥,促其加速生長;生長期間每季追肥一次,各種有機肥料或三要素均可,比例提高磷、鉀肥有利開花;不可單施氮肥,否則恐枝葉徒長而不結蕾。性耐
旱,平時澆水不宜過多,土壤保持稍濕潤即可,長期潮濕或積水不退易爛根;夏季氣溫高時,可經常向莖葉噴霧或於盆栽放置處的附近地面灑水,提高空氣濕度。萌
芽力強,綠籬或造型樹可隨時修剪促進分枝,園景樹每年春季修剪整枝一次,平時剪除主幹下部側枝可促進長高;對密枝、枯枝、病枝及徒長枝應隨時短剪或疏剪;
若枝葉過於繁密而影響通風,全年隨時可再修剪;花期應避免強剪,以免影響花芽分化。盆栽每 1-2
年換盆、換土一次。冬季需溫暖避風越冬,並減少澆水、停止施肥;氣溫攝氏 10 度以下生長遲緩或停滯,攝氏 5 度以下易寒害凍傷,攝氏 0
度以下無法順利越冬。常見病害有白粉病、鐵鏽病等,常見蟲害有介殼蟲、紅蜘蛛、天牛等,應即時噴藥防治。性強健粗放,喜高溫,耐熱、耐旱、耐剪,生育適溫
攝氏 22-30 度。
轉自:http://www.mrflora.com/bt_qilixiang.htm
留言列表